其他科学家简单的事迹【4篇】

| 其他 |

【www.shuangyixiangsu.com--其他】

第一篇: 其他科学家简单的事迹

1919年9月2日,黄昆出生于北京,黄昆父亲黄徵是中国银行高级职员,母亲贺延祉也是银行职员。母亲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人严肃认真,对黄昆少年时期的成长,有过很大影响。黄昆小学就读于北师大附小、上海光华小学,中学在燕大附中、北京通县潞河中学。他从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异。1937年,黄昆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在大学期间,他就对量子力学非常喜爱,毕业的时候完成了论文《海森堡和薛定谔量子力学理论的等价性》,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42年,黄昆考取西南联大理论物理研究生,获得了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的指导。1944年,完成了《日冕光谱线的激起》论文,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昆明天文台任助理研究员。1944年8月,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读研究生,1947年获博士学位,期间还完成了3篇论文。1947年5月,黄昆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系,与当代物理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M.玻恩合作,共同撰写《晶格动力学理论》专著。这部书的诞生影响了几代的科学家。

1948年初,黄昆接受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50年,黄昆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即“黄—佩卡尔理论”。1951年,黄昆首次提出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及有关的基本方程。1963年被拉曼散射实验所证实,被命名为电磁声子,后来发现其他物质振动也有类似的与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统称为极化激元。现在极化激元已经成为分析固体某些光学性质的基础,黄昆当时提出的方程,被称为“黄方程”。1951年,黄昆回国,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黄昆在利物浦大学期间,认识A.里斯,并产生情感。1952年4月,里斯来到中国,与黄昆结婚,后也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工作。

在20世纪60年代,在动荡的十年时间里,黄昆依然奋战在科学的第一线,在北大任教期间,编著出版了《固体物理学》。对我国固体物理的研究和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科学家一样,黄昆受到许多不公正对待,但是,他依旧坚守了下来,花了多年心血编写了《半导体物理基础》和《晶体管—晶体管数字集成电路》。

1977年,黄昆调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1988年,发表了后来被国际物理学界称为“黄-朱模型”的理论,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2001年,黄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7月6日16时18分,黄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物理学家王昆一生为国家的科学而奋斗,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这动荡10年里,依旧为科学而献身,完成许多成就,学术贡献上有两方面杰出的贡献,一项是提出著名的“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概念,另一项是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里斯共同提出的“黄-里斯理论”。都影响了好几代科学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位伟大的的科学家。

第二篇: 其他科学家简单的事迹

有一个人,他从小就有一个宏伟、崇高的理想: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当然,他也做到了。这个人的个子不高,但他却用自己那并不伟岸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地球村”的吃饭问题。这个养活了全世界的人就是我最最敬爱的科学家——袁隆平。

小时候袁隆平一家生活幸福,可战争摧毁了他的家园,爸爸妈妈带着他在全中国逃亡。有一天袁隆平爷爷走出校门,看见了两具骨瘦如柴的饿死的尸体横在路边,袁爷爷非常难过,从此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就成了他的理想。长大以后,袁爷爷和学生一起攻克难关,培育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粮食问题,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获得了好多大奖。他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骄傲,也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

我佩服袁爷爷的淡泊名利。多少人梦寐以求像袁爷爷辉煌、荣耀。但袁爷爷还是每天在田野间匆忙,从太阳刚升起来忙到夕阳西下,活脱脱一副农民样,袁爷爷自己也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即使是生活用品也不会超过100元,据说他最贵的一件衬衫才70元。不管他获得了多少奖,有了多少钱,他还是那个勤俭节约,认为水稻最重要的人。我不仅佩服袁爷爷的淡泊名利,还佩服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心里的无私。这些年,他把自己获得的几十万美金全部捐献给了科技事业,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好多国家想用高薪请他出国工作,他也都婉言谢绝了。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我也有梦想,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指引我向前。虽然前方的道路很艰苦,但我也要像袁爷爷那样,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第三篇: 其他科学家简单的事迹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

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划过。大一点的男孩叹道:“嗨!要是我们也有一架爬犁该多好啊!”

另一个孩子撅着嘴说道:“谁叫我们爸爸总不在家呢!”他灵机一动,又之后说道:“哥哥,我们自己动手做吧!”被称做哥哥的男孩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愉快地说道:“对呀!我们自己也能够做。走,奥维尔,我们回去!”于是,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里飞快地跑去。

这弟兄两个就是莱特兄弟,大的叫维尔伯,小的便是奥维尔。他们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玩意,经常在一齐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的爷爷是个制作车轮的工匠,屋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弟兄两个把那里当作他们的乐园,经常跑去看爷爷干活。时间一长,他们就模仿着制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两个决定,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与同伴们比赛。当天晚上,弟兄俩就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十分高兴地说道:“好,咱们共同来做吧!”

于是,弟兄俩跑到爷爷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条和工具,不假思索就干了起来。“不行!”妈妈阻止他们说,“干什么事情得有个计划,我们首先得画一个图样,然后才做!”

弟兄俩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同妈妈一齐设计图样。妈妈首先量了兄弟俩身体的尺寸,然后画出一个很矮的爬犁。“妈妈,别人家的爬犁很高,为啥你画的爬犁这么矮?这能行吗?”弟弟奥维尔不解他问。“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这样能够减少风的阻力,速度也就会快多了。”妈妈温和地解释道。弟兄俩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应莽撞,应首先弄懂道理。

过了一天,莱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俩把它推到小山冈上,刚放在山坡上,就跑来了一个男孩。

“快来看呀,莱特兄弟扛了一个怪物!”这个男孩大惊小怪地叫道。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指手画脚地议论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莱特兄弟不以为然,勇敢地说道:“谁和我们比赛!”

先前跑过来的男孩连忙叫道:“我来!我来与他们比赛!”说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过来。

比赛结果,当然是莱特兄弟获胜,孩子们再也不嘲弄这个爬犁,反而围起来左瞧右看,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莱特兄弟十分高兴,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圣诞节到了,爸爸也从外地回来。圣诞节早晨,爸爸把礼物送给了他们,兄弟俩急不可耐地打开一看,是一个不知名的玩具,样貌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样也会飞!”维尔伯有点怀疑。爸爸笑了一笑,当场做了表演。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能够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留意灵里,就萌发了将来必须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向影响着他们。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超多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最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吉蒂霍克海边,那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那里风力很大,十分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维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善,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到达180米之高。弟兄俩十分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宠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潜力是90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之后,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明白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忙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弟兄俩十分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最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但是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行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不是因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

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试飞。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作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1903年12月14日,又来到吉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

这天下午,兄弟俩先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在木头上的铁轨,并有必须的斜度,好让飞机方便地滑行。之后,就把他们制造的飞机,放在铁轨上面。

最后是由谁先飞的问题,兄弟俩争执不下,只好用抛硬币的方法,由维尔伯先飞。维尔伯上机后,伏卧在飞机正中,一会儿便发动飞机,发动机传出轰鸣的声音,螺旋桨也慢慢地转了起来。飞机在斜坡上刚滑行3米,就挣脱了结在后面的铁丝,呼啸着升到空中。

“飞起来啦!”奥维尔兴奋地叫道。话音未落,飞机突然减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个飞行时间不到4分钟。奥维尔赶忙跑上前去。威伯尔已从堕落的飞机里跳了出来,兄弟俩赶紧观察飞机,飞机也未受损。

“是什么问题呢?”兄弟俩左思右想,逐一检查。发动机没毛病,螺旋桨转动很好,技术操作也完全正确。……“哥哥,我明白原因了!”奥维尔满面笑容地说道:“咱们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离只有3米飞机就起飞了。而这时螺旋桨的转动还没有到达高速,所以一会儿就栽了下来。”“对呀!”维尔伯点头称是,之后说道:“咱们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飞,而要靠螺旋桨的力量飞上去。这样吧,把铁轨装在平整的地方再试验一下。”

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把铁轨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被兄弟俩邀来观看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颤,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

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

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维尔伯,在飞机后面追赶着。

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维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45分钟后,维尔伯又飞了一次,飞行距离到达52米,又过了一段时间,奥维尔又一次飞行,这次飞行了59秒,距离到达255米。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可报社不相信有这种事,拒不发布消息。莱特兄弟并不在乎。继续改善他们的飞机。不久,兄弟俩又制造出能乘坐两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

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决定让莱特做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

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情绪,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最后变为现实。

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过后不久,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第四篇: 其他科学家简单的事迹

依撒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在光学、热学、天文学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贡献,在数学方面又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先,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必须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必须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

牛顿,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国。他爸爸是个自耕农,在他出世前两个月就死去了。他两岁起就跟着年迈的祖母过着贫困孤苦的生活。

牛顿在12岁的时候进入格兰镇小学读书。他从小就十分热爱科学,经常制造一些灵巧的小机械。他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巧的水钟,是仿照沙漏的作法制成的。用一个小水池,使池中的水缓缓流出,水面逐渐降低,水面上的浮标就跟着逐渐下降,于是带动指针转动,指示时刻。

放风筝,是孩子们都喜爱的游戏。聪明的小牛顿更玩出了新花样:一天晚上,他把一只纸灯笼系在了风筝上放到天空。许多看见了空中风筝的人,都叫起来:“彗星!”当人们明白天空中闪亮的是风筝上的灯笼,才恍然大悟了。

牛顿是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在学校里,当他受到大同学的侮辱时,他总是拼命反抗。他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带领牛顿登上科学群山那一个又一个巅峰。

牛顿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常常会忘记自己和别人的存在,陷入一种“痴迷”的状态。

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当他走出房门去拿酒时,忽然想起关于月球轨道的运算,于是就把请客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自顾自地忙着计算起来。朋友明白牛顿的脾气,只好自己吃掉了盘子里的鸡,把骨头吐在了桌子上。牛顿最后计算完了,这才想起请客的事。走回桌前一看,鸡只剩下了骨头,他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还没有吃饭呢,原先已经吃过了。”

尽管牛顿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仍然十分谦虚。他曾这样说过:“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法国17世纪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要远一点儿,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在英国乌尔索普牛顿老家的花园里的那棵苹果树,一向被精心地保护着。1820年,这棵树死后,被分成好几段,分别在英国皇家学会等处保存了起来。这棵与科学结缘的苹果树,不仅仅留有牛顿严谨学风的印记,更流传着牛顿谦逊的美德。

本文来源:http://www.shuangyixiangsu.com/hunyinfalv/59313/

    热门标签

    HOT